四上“我们的身体”单元疑难解答

发表时间:2015/01/08 00:00:00  浏览次数:4251  

1、人体营养成分的来源及对人体的作用。 

营养成分

作用

来源

蛋白质

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为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提供原料,可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瘦肉类、鱼类和蛋类等食物

糖类

构成细胞一种成分;人体主要能源物质。

食糖、谷类等食物。

脂肪

构成细胞一种成分;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贮存在体内。

肉类、油类等食物。

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

 

无机盐

构成人体的组织成分;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

肉类、奶类、蛋、鱼类、豆类、蔬菜和海带等食物。

维生素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动物肝脏、鱼肝油、蔬菜、豆类、谷类等。

2、饭后为什么不能剧烈运动? 
答:饭后不能剧烈运动的原因:消化器官的活动需要循环功能的配合,饭后不宜进行剧烈活动,以免运动时胃肠道活动受抑制,血液供应少,不利于消化吸收的进行。 
3、现代机械上的哪些构造和我们人体相似? 
答:台灯所用的蛇皮管,类似脊柱的结构;高塔能起到类似骨骼的支撑作用;天线的万向节,相当于肩关节与髋关节的结构;门窗上的合页类似身体多个部位的关节;液压动力部分类似肌肉,吊臂相当于手臂上的骨骼。 
4、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哪些?分别有什么作用? 
答: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食物是在口腔中咬碎,通过食道进入胃里的,食物进到胃里面被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食物营养的吸收在小肠,小肠应该足够长,食物的营养才会被充分地吸收;大肠可以较短,以便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 
5、我们平时总说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这话对吗? 
答:严格来说不对。我们吸进去和呼出来的都是空气,只是经过人体后成分发生了一些变化,吸进去的空气中比呼出来的空气氧气含量多一些,而二氧化碳少些。至于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氮气几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6、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这话对吗? 
答: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就有不同的结果。 
7、人体的外部特点都可以直接观察到吗? 
答: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 
8、人体有几大系统,其作用是什么? 
答:为能够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的总和叫系统。整个人体可以分为八大系统,即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消化系统
由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 
呼吸系统由传送气体的呼吸道和进行气体交换的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呼吸系统的机能主要是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吐故纳新。 
循环系统是封闭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血管系统(血液循环)和淋巴管系统(淋巴循环)两部分。淋巴循环是血液循环的辅助部分。循环系统的主要机能是:(1)把机体从外界摄取的氧气和营养物质送到全身各部,供给组织进行新陈代谢之用,同时把全身各个组织的代谢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分别运送到肺、肾和皮肤等处排出体外,从而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环境的稳定。(2)它还将为数众多的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物质(如激素)运送到相应的器官,以调节各器官的活动。(3)淋巴系统是组织液回收的第二条渠道,它既是静脉的辅助系统,又是免疫系统的一环。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种器官所组成。它们占人体体重的大部分,并构成人体的轮廓。运动系统的首要的功能是运动。人的运动是很复杂的,包括简单的位置移动和高级活动如语言、书写等,都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由肌肉收缩而实现的。运动系统第二个功能是支持,包括构成人体体形、支撑体重和内部器官。第三个功能是保护。人体内的几个体腔都是由骨骼、骨连接和骨骼肌形成的,它们对人体的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腔保护和支持着脑髓和感觉器官;胸腔保护和支持着心、大血管、肺等重要脏器;腹腔和盆腔保护和支持着消化、泌尿、生殖系统的众多脏器。 
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肾是泌尿器官,其余为贮尿和排尿器官。肾脏不断生成尿液,经输尿管运送到膀胱,在膀胱内暂时储存,与排泄物一起,达一定容量时就从尿道排出体外。肾脏在泌尿过程中,根据机体的不同状况改变尿的质和量来调节水、电解质的平衡和酸碱平衡,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此外肾脏还通过分泌活性物质来调节机体功能,肾能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对机体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如肾内产生的红细胞生成因子,能使血液中的红细胞生成素原转变为红细胞生成素,加速红细胞生成。肾还有活化维生素D3以及灭活甲状旁腺素、胃泌素和胰岛素等作用。[NextPage] 
9、有关人体的骨骼的问题 
骨骼是人体的支架结构。正常人一般有206块骨,儿童的颅骨及骶骨、尾骨没有融合到一起,所以比成人多,有些成年人的骶骨、尾骨,也没有全部融合,所以也多。从大的方面分,骨骼可分为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骨的大小不同,形状不一,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和含气骨5种。全身最长的骨骼是大腿的股骨,它像根木棍,超过身高的1/4。全身最小的骨骼为耳朵里的听小骨,只有绿豆大。全身共有骨骼206块,包括头颅骨23块、脊椎骨26块、肋骨64块、下肢骨62块,四肢骨为长骨,背部上方左右各一块的肩胛骨为扁骨,臀部的骨盆为不规则骨,手的腕骨和足的跗骨为短骨。 
骨骼的生理功能是维持体形,保护脏器,支持体重,配合肌肉完成各种运动。健康的体形应是立如松,坐如钟,卧如弓,除有健壮的肌肉外,作为支架的骨骼十分重要。维持体形的骨骼主要是脊柱和下肢。脊柱正常情况下也不是笔直而是有弯曲的,称为生理性弯曲。这样的结构可减轻走路、跳跃时从下面传至脊柱的震动,减轻对头部的冲击。另外,这种结构也与胸腹腔内的脏器有关,如胸腔内有心、肺、纵膈等,下腹盆腔中有肠及泌尿、生殖器官,所以形成后凸。正常的下肢特别是小腿有一定程度向内弯曲,也属正常现象。 
保护骨骼,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正确的坐、立、行姿势。(2)积极锻炼身体。(3)多晒太阳,多吃含钙食品。因为皮肤受到阳光照射时,能够制造出促进钙质吸收的维生素D,从而促进骨骼的发育。(4)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10、有关人体关节的结构特点及运动方式的问题 
人的骨骼很坚硬,但是人仍能够活动自如,这是由于人拥有关节。关节是两块或两块以上骨骼相连的部分。这些关节有的很大,大到足以承担人体的全部重量;有的很小,小到人的肉眼都无法看见。正是有了关节,我们的身体才能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 
骨与骨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直接连结,其间没有腔隙的叫纤维连结,包括韧带连结和缝。如椎骨棘突之间的韧带、桡骨与尺骨之间的骨间膜与颅盖骨之间的冠状缝、矢状缝等。韧带连结可有较小的活动性,而缝则几乎不活动。 
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直接相连,其间没有腔隙的叫软骨连结。有些软骨连结可以有较小的活动性,如椎体之间的椎间盘,有些则不能活动。有些软骨连结是永久性的,有些到一定年龄软骨组织即发生骨化,两骨融合成一块骨,软骨连结则转变成骨性结合,如髂骨、坐骨和耻骨之间在幼年时期为软骨连结,到15岁左右便融合成一块髋骨。 
骨与骨之间借内衬滑膜的结缔组织囊相连,囊内有腔隙的称滑膜关节。滑膜关节一般具有较大的活动性,是关节的主要形式。通常所说的关节一般是指滑膜关节。每个滑膜关节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种基本结构和一些辅助结构,如韧带、关节盘、关节唇等。这些辅助结构一般可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滑膜关节的运动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运动轴而运动的,围绕某一运动轴可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形式。根据运动轴的方位不同,滑膜关节运动可分为屈和伸、内收和外展、旋转、环转四种形式。 
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是对立统一的,身体各部分关节的灵活及稳固程度与其功能需要相适应。上肢的作用主要是从事各种劳动,其关节灵活性大,但稳固性不及下肢。下肢的作用则主要是负重行走,其关节稳固性大,但灵活性不及上肢。 
11、人为什么一刻不停地进行呼吸? 
答:人体组织细胞在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在这个过程中,细胞不断地产生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滞留在体内太多,就会打破体内的酸碱平衡,所以必须将过量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同时,细胞的新陈代谢也需要氧。氧在体内的贮藏极少,只够人体3~5分钟消耗,所以新陈代谢所耗的氧必须随时从外部环境吸取。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称为气体交换,完成这种气体交换的是由呼吸道和肺共同组成的呼吸系统。这就是人要不停地进行呼吸的原因。
氧气最终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去了?氧气通过人的呼吸进入肺里,再透过一层很薄的肺泡膜到达血液里,与血液里的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就像是运输氧气的列车,顺着人体血液循环的轨道把氧气送到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中。氧气在各部分组织的细胞中与摄取的营养物质发生氧化反应。例如在体内某些酶的催化作用下,所摄取食物中的葡萄糖与氧气进行一系列复杂的、缓和的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所放出的热量能维护人体的正常体温、供给人体生活的能量。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与血液结合经过静脉回到肺中,并呼出体外。在细胞内,消耗氧产生能量的地方是细胞中的线粒体。 
12、我们呼吸的空气中只有21%的氧气,那么吸入纯氧气对人体是否更有利? 
答:吸入纯氧气对人体有害,吸入纯氧会损害肺的上皮层。吸入100%的氧气,只需几天就会发生肺氧气中毒。而吸入高压氧气会更快引起肺的严重损伤,主要是破坏肺泡毛细血管屏障结构,并使纤毛的功能发生障碍。登山运动员、潜水员、飞行员和病人所用的都不是纯氧气。医院中所用的是40%~100%的氧,其中纯氧仅用于初生的窒息儿童或休克病人,但时间都不能太长。 
13、参与呼吸的器官有哪些? 
答:参与呼吸的器官有鼻、咽、喉、气管、主支气管和肺等器官。肺主要由主支气管在肺内的各级分支和肺泡组成。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为呼吸道,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临床上常将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将气管、主支气管和肺内各级支气管称为下呼吸道。[NextPage] 
14、肺活量的定义及测量方法 
肺活量是指人在深吸气后,作一次最大的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这代表肺一次最大的机能活动量。肺活量是一次呼吸的最大通气量,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呼吸机能的潜在能力。一般的说,健康状况愈好的人肺活量愈大。从年龄上看,壮年人的肺活量最大,幼年和老年人都较小。在病理情况下,肺组织损害,如肺结核、肺纤维化、肺不张或肺叶切除达一定程度时,都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活量减小;脊柱后凸、胸膜增厚、渗出性胸膜炎或气胸等,肺扩张受限,也都可使肺活量减小。因此,肺活量明显减小是限制性通气障碍的表现。测量肺活量可判断健康人呼吸机能的强弱、某些呼吸机能减低的性质和程度以及疾病恢复后的劳动能力。但肺活量有一定的差异,一般降低20%以上才可以认为异常,如一个人的肺活量仅为正常值的60%,则轻微的活动常会引起呼吸困难。 
但是,肺活量并不等于肺脏能够容纳的最大气体量,因为即使在用最大力呼气以后,肺仍留有约1500毫升左右呼不出的气体,叫做余气。这说明,肺内总保存有一定的气体,呼吸运动所造成的肺通气只能更换肺内的一部分气体而已。肺气肿病人由于肺泡弹性减低、余气增多,因而,每次呼吸所能更换的气体比例减少,使肺的通气功能受到影响,这时,胸廓经常处于一定程度的扩张状态,表现为桶状胸。 
肺活量可以用肺活量计测量。测量前先做1~2次深呼吸,然后尽量吸气再尽量呼气。在呼气时不能做任何附加动作,要一次呼出。连测三次,取其中的一次最大值。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为3500毫升,如经常坚持参加健身运动中的有氧锻炼项目,肺活量可达5000~6000毫升。 
肺活量的简易测量法介绍如下。 
(1)取一只容积为4000~5000毫升的细口瓶,每倒入100毫升水,用油漆在瓶壁上作一水面高度的记号,直到装满水为止。 
(2)将上述细口瓶装满水,盖上玻璃,把瓶倒转来放到一缸水里,使瓶颈浸在水里,然后抽出玻璃。 
(3)取一根橡皮管,两端套有两根玻璃管。把一根玻璃管从水里插入瓶里,直到瓶底,另一根玻璃管露在外面,要高出瓶,并关好活动夹,以防止瓶里的水流出。 
(4)用手按住瓶,把露在外面的玻璃管用70%的酒精棉球消毒,然后衔在嘴里,用鼻子尽量吸气,同时一面打开活动夹,一面向管口缓缓呼气,尽量把气呼出。 
你会看到,呼出的气体会把水排出,使瓶里的水面下降。下降水面的数字就是肺活量数。 
在肺部氧和二氧化碳是如何进行交换的? 
气体分子不论在气体状态或溶解在体液中,都在不断地运动,它具有扩散性。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力有关,浓度高,压力大;浓度低,压力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在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空气由氧、二氧化碳、氮等组成。各种气体都有一定的压力,空气中各种气体压力的总和就是大气压,其中每种气体的压力,就是该气体的分压。由于气体总是由压力高的地方向压力低的地方扩散的,因此,某种气体分子也总是从分压高的部位扩散到分压低的部位。 
肺泡气、血液和组织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分压是不同的,如肺泡中的氧气的浓度最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血液中的氧气的浓度次高,二氧化碳的浓度次低,细胞中的氧气的浓度最低,二氧化碳的浓度最高。因此,在肺部,氧从肺泡中扩散到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则扩散到肺泡中。同样的原理,氧在血管的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结合,并随血液运输到各个组织。在组织细胞处,也以同样的原理进行气体交换。 
15、为什么要细嚼慢咽? 
答: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进入嘴里后,要靠牙齿把它嚼碎,只有嚼碎了才容易吞咽、消化。舌头很灵活,它除了能伸缩、翻动食物并把食物送到咽部外,还能辨别食物的性质。对于身体不需要甚至有害的东西,如骨头渣、小沙粒、头发、小钉子等,通过舌头可把它清除出来。 
此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以对食物中的淀粉进行初步消化,使之分解成有甜味的麦芽糖。这也就是我们在细嚼饭粒和馒头时会觉得有甜味的原因。经过仔细咀嚼过的食物进入胃内,也容易与胃内的消化液混合,有助于食物进一步消化。 
因此,吃饭时一定要放慢速度,因为狼吞虎咽可能会引起胃疼、胃部灼烧感(由于胃酸分泌量增加)以及便秘。由于儿童的胃肠道发育还不完善,胃蠕动能力较差,胃腺的数量较少,分泌胃液的质和量均不及成人。因此,儿童吃饭时更应该仔细咀嚼,即在口腔中使食物充分地研磨与初步地消化,以便减轻胃肠道对食物消化的负担,提高儿童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以保护胃肠道。 [NextPage]
16、乳牙与恒牙的介绍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有20颗,恒牙有28~32颗。乳牙从半岁左右开始萌出,至两岁半左右全部出齐。恒牙从6岁左右开始萌出并逐渐替换乳牙,至12岁左右萌出28颗恒牙,乳牙全部换完。而第三恒磨牙(俗称“智齿”)的萌出则在20岁左右,各人差异较大,甚至有部分人的第三恒磨牙终生都不萌出。 
从外部观察,整个牙齿由牙冠、牙根和牙颈三部分组成。平时在口腔里能看到的部分就是牙冠,它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其形态因功能而各异。牙根固定在牙槽窝内,是牙齿的支持部分,有单根牙和多根牙。牙冠和牙根交界处叫牙颈。从纵向来看,牙齿是由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骨质三层硬组织以及最里面的牙髓软组织构成的。 
乳牙与恒牙的主要区别有如下几点。 
(1)乳牙呈白色,恒牙呈微黄色。这是由于恒牙釉质比乳牙釉质的钙化度高,透明度大,牙本质的黄色透过来的缘故。 
(2)乳牙冠比同名的恒牙冠短小。从婴儿到青少年时期,颌骨逐渐发育长大,口腔的容量也就相应地扩大了。因此,新萌出的恒牙牙冠比同名的乳牙要大。 
(3)乳牙颈部比恒牙颈部细,并有明显的缩小。因此,乳牙牙冠与牙根的界限比恒牙要清晰得多。 
(4)乳牙咬合面的磨耗较恒牙严重,这是由于恒牙刚萌出或萌出不久,咬合面尚未磨损或磨损很少。乳牙比恒牙钙化度低、硬度也差,而使用时间又较长,因此磨损较严重。此外,从拔下来的牙齿的牙髓腔上也能区别它们。乳牙的髓腔较大,髓室的顶角较高,根管也宽,并且牙根叉开的角度也比恒牙大。 
成人牙齿的种类、数目、功能介绍 
成人的恒牙有四种类型(门齿、犬齿、臼齿、智齿),每一种都有特殊的作用。最中间的叫门齿,上下各4颗,是切食物用的。在门齿两边的叫犬齿,上下各两颗,是撕食物用的。犬齿后面叫前臼齿,上下分别4颗,是嚼食物用的。前臼齿后面叫臼齿,上下分别6颗(含4颗智齿),是磨食物用的。32颗牙齿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分工合作,帮助我们人类更好地吸收营养。 
17、“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有什么科学依据? 
答:人在进食后,消化器官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并且自身不断地蠕动进行消化和吸收。此时需要增加血液、氧分、水分来帮助消化器官工作。饭后散步,能促进腹肌节律性地收缩,从而有助于肠胃蠕动。但切不可饭后马上疾走,休息或慢走半小时左右再疾走为好。 
另外,有民谚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但也有“要活九十九,饭后不要走”的说法,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适应于不同的人。饭后百步走,适合于平时活动较少、长时间伏案工作、形体较胖或胃酸分泌过多的人;饭后不要走,主要指体质较差、体弱多病,尤其是患有胃下垂等疾病的人,饭后非但不能散步,还应平卧10分钟。不当的体育锻炼也会伤害胃,如剧烈运动时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肠蠕动减弱,各种消化液分泌大大减少,消化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运动后不经过适当休息,立即吃饭或贪吃大量冷冻饮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呕吐等胃肠病及胆囊疾病。 
18、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牙齿? 
答:牙齿是人体咀嚼食物、摄取营养的重要器官,并兼有美观和语音功能。因此,保护牙齿的健康很重要。保护牙齿,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早、中、晚饭后各刷牙一次,每次3分钟左右。刷牙的次数不能太多,多了反而会损伤牙齿,刷牙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刷牙要注意正确的方法,应该顺着牙,竖着刷,刷完里面再刷外面。不可横向来回用力刷,否则会损伤牙龈。 
(2)平时要注意牙齿卫生,保护好牙齿。平时要少吃糖果,尤其是临睡前不要吃糖,预防龋齿。此外,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不咬手指头、不咬铅笔头等异物,不用舌头舐牙齿。 
(3)如果牙齿有病,应及时就医。遇有蛀牙、坏牙,应予以修补或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