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12年中考物理试卷解析1

发表时间:2012/06/30 00:00:00  作者:undefined  浏览次数:5155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2012•绵阳)如图的四种情景,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B.斑马倒影
C.水面“折”枝D.雨后彩虹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的色散。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如:透镜的应用、池水变浅了等.
②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
③光的反射是指光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比如我们平时看到的物体,平面镜成像等.
解答:解:A、在浓密树阴下的地面上出现许多光斑是利用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道理.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
B、斑马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光的反射.故B符合题意;
C、水面“折”枝是光在空气与水的界面发生折射的结果.故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合题意.故选B.
点评: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等相关的现象在生活中均非常常见,且有一定的相似性,我们应把握其实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区分才行.
2.(2012•绵阳)如图,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说明(  )
A.两铅块被压得太紧B.下面所吊的重物还不够重
C.两铅块分子之间有引力D.大气压作用使它们不能分开
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条件,即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
解答:解:两块表面平整的铅放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下面能吊起重物,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3.(2012•绵阳)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
C.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
考点:物质的组成。
专题:应用题。
分析:(1)物质的组成.(2)根据分子动理论知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且固体分子之间的空隙一般小于液体的分子之间的空隙.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 力.液态物质中,分子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比较自由.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运动.
解答:解:A、分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但不是最小的;故A错误;
B、利用纳米科学技术可以操控物质的分子;故B正确;
C、一般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时,体积一定减小,但水变成冰体积变大;故C错误;
D、由于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它们的物理性质不相同相;故D错误;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成物质组成的理解和分子的物理性质.[NextPage]4.(2012•绵阳)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
B.无论何种信息的传递都需要介质
C.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
考点:信息与信息传播。
专题:应用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让信息踏上信息高速路的载体:移动通信、网络通信、光纤通信.
解答:解:A、声、光和电磁波中,声能传递信息,光和电磁波也能传递信息.符合题意.
B、利用电磁波传递的信息是不需要介质的.不合题意.
C、固定电话利用电流传递信息的,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的.不合题意.
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是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息,网络通信是利用利用数据通信传递信息.不合题意.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踏上信息高速路现代通信的了解,是一道综合题.
5.(2012•绵阳)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D.声音的传播速度在固体中一定比在液体中快
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2)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听到.
(3)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A、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正确;
C 、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出声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声音我们都能听到,故C错误;
D、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传播的快,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以及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基础性题目,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6.(2012•绵阳)用电高峰期,会看到家里的白炽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一些.这是因为,用电高峰期并联用电器增多,造成(  )
A.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B.电路中的总电流减小
C.白炽灯泡的实际功率减小D.白炽灯泡的额定功率减小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额定功率;实际功率。
专题:应用题。
分析:A、从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以及影响电阻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B、从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并结合公式I=I1+I2进行分析.
C、解决该问题要考虑,要考虑输电导线有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利用公式U=IR来分析电压的变化,并由此推导出用电器两端电压的变化,再利用公式P= 分析用电器功率的变化.
D、结合额定电压并从额定功率的定义来分析.
解答:解:
A、家庭电路是并联的,并联的用电器增多,就相当于增加导体的横截面积,因此总电阻变小,A不符合题意.
B、在并联电路中I=I1+I2,因此并联的用电器增多,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大,B不符合题意.
C、在家庭电路中,输电线和家用电器之间是串联,用电高峰期,接入电路的用电器变多,干路中的电流变大,而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输电导线损失的电压U损=IR,输电导线的电阻R一定,当I增大时U损增大,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减小,由公式P= 可知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减小,灯泡比正常发光要暗﹣些,符合题意.
D、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的功率,用电器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额定电压只有一个,对应的额定功率只有一个,它不随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故选C.
点评:要想解决此题,需要让学生知道在家庭电路中,输电导线有一定的电阻,要分担一部分电压,从而导致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发生变化,其电功率发生变化,并且用到并联电路电流和电阻的特点.[NextPage]7.(2012•绵阳)人类对核能的开发和利用不断取得新的进展,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你认为以下关于原子弹和核电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核电站能控制裂变的反应速度
B.原子弹对聚变的链式反应不加控制
C.原子弹利用核裂变,核电站利用核聚变
D.原子弹利用核聚变,核电站利用核裂变
考点:核能;新能源。
专题:应用题。
分析: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原子核的裂变释放能量,只不过原子弹对于裂变的速度不加控制,而核电站是控制裂变的速度让能量得以缓慢释放.
解答:解:原子弹及核电站都是利用了重核的裂变,但原子弹是让核能瞬间释放,不加以控制,而核电站通过吸 收中子而控制反应速度,从而使能量缓慢释放.
A、核电站通过对中子的控制来控制裂变的链式发应速度,故A正确;
B、原子弹应用的是核裂变不是核聚变,故B错误;
C、核电站也是利用的核裂变,故C错误;
D、原子弹是利用的核裂变,在反应过程中不加控制让能量瞬间释放,故D错误;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原子弹及核电站的性质,应记住原子弹和核电站均利用了原子核的聚变,只有氢弹是利用了核聚变.
8.(2012•绵阳)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的介绍有一项不切实际,它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B.照相时,被照着与相机的距离是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略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关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此题要明确以下知识点:
(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2)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经过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正是照相机的原理.
(3)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这 正是放大镜原理.
解答:解:A、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照相的原理是将2倍焦距以外的物体成像在胶片上,所以照相时应该站在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外,因此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小于一倍焦距,因此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D、因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所以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会聚一点,热量集中,温度较高可以点燃纸屑,因此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难度不大,解答时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选择不符合实际的.
9.(2012•绵阳)我省高寒地区的冬天,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以下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形成了积水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
C.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
D.为了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
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专题:应用题。
分析:(1)水的凝固点为0℃,水凝固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且要继续放热.
(2)向有冰雪的路面上撒盐,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
(3)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4)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后,水的凝固点就会降低.
解答:解:A、因为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因此天空中的雨点滴下落到路面,会凝固结冰,故A不符合实际;
B、为了除去路面的冰,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撒盐后会降低水的凝固点,使路面不再结冰,符合实际;
C、司机常在轮胎上缠上铁链,是为了增大车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符合实际;
D、司机常在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符合实际.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有液体凝固的条件、如何降低液体的凝固点和如何增大摩擦力的有关知识,是中考的常见题型,难度不大.[NextPage]10.(2012•绵阳)受高空落物伤人的启示,美军正在研制一种名为“上帝之杖”的太空武器.“上帝之杖”实质就是高密度、耐高温的金属棒,它要依托太空平台的搭载,借助小型火箭助推和高空下落产生的巨大动能,对地球战略目标实施打击,破坏力巨大.它攻击目标的巨大能量主要来源于(  )
A.小型火箭助推动能B.与大气摩擦产生的能量
C.“上帝之杖”本身的内能D.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的动能
考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与守恒;动能的影响因素;势能的影响因素。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决该题需掌握以下知识:
(1)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2)重力势能大小的影响因素:质量、被举得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3)在发生能量转化时,减小的能转化为增大的能.
解答:解:“上帝之杖”在高空下落过程中,质量不变,而感到越来越小,因此其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但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动能越来越大,
在下落过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它获得的动能越大,破坏力就越强.故选D.
点评:此题通过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考查了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能量间的转化,要注意辨别.
11.(2012•绵阳)如图,李江同学为测量小灯泡电阻而连的电路,有关该实验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到最左端
B.实验过程中两电表都有可能需要换接较小的量程
C.所测小灯泡的电阻可能随电压表的示数的不同而不同
D.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变亮
考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
专题:实验题;图析法。
分析:(1)为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应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时,电表量程的选择要恰当,不能过大或过小;
(3)灯泡电阻受温度的影响,随灯泡电压的变化而变化;
(4)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及滑片的移动方向,判断电路电流的变化,从而判断灯泡亮度如何变化.
解答:解:A、由电路图知,滑片在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因此闭合开 关前,滑片应滑到最左端,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知,两电表量程选择过大,读数误差较大,为减小实验误差应更换电表量程,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随灯泡电压变化,灯泡的实际功率发生变化,灯泡温度发生变化,灯泡电阻受温度影响而变化,故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在如图位置闭合开关后,向左移动滑 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电流变小,流过灯泡的电流变小,灯泡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D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是一道实验题,考查了实验的注意事项、电表量程的选择、影响灯泡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调节,考查内容较多,有一定难度,解题时要认真分析电路图,结合相关知识答题.
12.(2012•绵阳)每年5月份,我省成都及周边的区的农民都有大量焚烧秸秆的现象.焚烧秸秆所产生的烟雾不仅对空气的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威胁到人的健康,还影响了正常的航空及交通.为了对秸秆焚烧进行有效的监控和治理,今年成都市气象局利用了高科技帮手,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进行观测以及时发现焚烧源.卫星监测焚烧源的主要依据(  )
A.对焚烧源进行拍照,从照片上直接看到焚烧源
B.监测焚烧源产生的烟雾,从烟雾的多少来确定焚烧源
C.监测焚烧源的颜色,从遥感照片的颜色来确定焚烧源
D.监测焚烧源的温度,通过捕捉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线来确定焚烧源
考点:红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卫星遥感是利用了任何物体都能发出不可见光,通过感知红外线来工作的,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由此入手即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由于温度不同的物体发出的红外线的强弱不同,卫星遥感和红外线夜视仪都是利用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工作的.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结合生活考查了相关的物理知识,要求学生了红外线的热效应.体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侧重点. [NextPage]二、填空与解答
13.(2012•绵阳)(1)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3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的后面1m处,如图1所示,这时 她 仍能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为了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在图2中,应分别将 甲、乙 (选填“甲、乙”、“甲、丙”、“乙、丙”)两次接入丁图中.实验结论是通过观察并比较两次接入并闭合开关后,灯泡的亮暗程度来得到的.灯泡亮的那次,表明接入的电阻 小 (选填“大”、“小”、“相等”) 
(3)国家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幅面规格,以“克重”来表示纸张每平方米的质量.刘刚家新买回一包打印纸,包上标注着“A4 70 g 500 sheet 210×297mm”,意思是该包纸是500张规格为70g、210mm×297mm的A4通用纸.刘刚想知道这种纸的厚度和密度,只需用刻度尺测出这报纸的厚度.如果刘刚测得这包纸的厚度为5cm,那么这种纸的厚度是 0.1 mm,密度是 700 kg/m3.  
(4)2012年“攀登中国:全国攀登健身大赛首站比赛于5月20日在成都开赛,数百名攀登爱好者共同挑战四川广播电视塔,来自四川烹专的封德军第一个登顶成功,他跑上208米、1580级台阶的成绩为8分23秒.如果封德军的体重为70kg,则他登塔所做的功是 1.456×105 J,功率是 289 W.(g取10N/kg,结果保留整数)
(5)全世界石油、煤炭消耗量的迅速增长,导致全球能源危机加剧.因此,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张浩家的太阳能热水器内装有100kg、25℃的水,经过一天的照射后.温度升高 了50℃.则水升温吸收的热量为 2.1×107 J,至少可以节约煤的质量 7 kg.[假设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且已知水的比热容4.2×103J/(kg•℃).煤的热量值是3.0×107J/kg].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密度的计算;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热量的计算;电阻的串联。
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实验题。
分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去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2)根据探究的实验目的: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结合图2进行选择.从图可知,在丁图中接入的电阻与灯泡串联,而在灯泡的电阻一定时,根据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I2R可知,电流越大,灯泡就越亮.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根据欧姆定律I= 可知,电流越大,也就说明电阻越小.
(3)知道这包纸的厚度和这包纸的张数,从而可以计算出这种纸的厚度.先计算1m2复印纸的体积,再利用公式算出这包纸的密度.
(4)知道人的质量和人上升的高度,可利用公式W=Gh=mgh计算出人登塔所做的功;又知道做功的时间,可利用公式P= 计算出做功的功率.
(5)知道水的质量、比热容和水的温度变化,根据吸热公式Q吸=cm△t计算水吸收的热量;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从而可以计算出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又知道煤的热值,可利用公式m= 计算出煤的质量.
解答:解:
(1)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当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
由于成的像是虚像,在镜面后放置物体是不影响成像的,所以将一块和平面镜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lm处,这时她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2)此次实验目的是:探究电阻串联与分电阻的关系,因此需要选择分电阻和分电阻的串联,
所以,符合要求的是甲和乙两图.
在灯泡电阻不变的情况下,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由公式P=I2R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就越大,灯泡就越亮,
而在电源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在丁图中接入的电阻越小,则电路中的总电阻越小,电流就越大.
(3)∵这包纸的厚度为5cm,而该包纸是500张,[来源:学|科|网Z|X|X|K]
∴这种纸的厚度为: =0.01cm=0.1mm.
则1m2复印纸的体积:V=1m2×1×10﹣4m=1×10﹣4m3;
而1m2复印纸的质量:m=70g=7×10﹣2kg,
∴复印纸的密度为:ρ= = =700kg/m3.
(4)∵m=70kg,g=10N/kg,h=208m,
∴人登塔所做的功为;W=Gh=mgh=70kg×10N/kg×208m=1.456×105J,
而t=8分23秒=503s,
∴做功的功率为:P= = ≈289W.
(4)∵c=4.2×103J/(kg•℃),m=100kg,△t=50℃,
∴水吸收的热量为:Q吸=cm△t=4.2×103J/(kg•℃)×100kg×50℃=2.1×107J.
而媒烧水时有效利用的热量占煤燃烧放出热量的10%,
∴ 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Q放= = =2.1×108J,
而q=3.0×107J/kg,
∴煤的质量为:m= = =7kg.
故答案为:(1)3;仍能.
(2)甲、乙;小.
(3)0.1;22.45.
(4)1.456×105;289.
(5)2.1×107;7.
点评:①本题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和特点.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不是实际光线形成,是人的主观感觉形成,镜面后方是没有实际光线的,成的是虚像.
②本题考查的是对电功率和欧姆定律的灵活运用.这就要求我们能够熟练掌握电功率的计算.
③本题主要考查物体厚度和密度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④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⑤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通过做 题使学生了解太阳能的优点,引导学生积极开发新能源,有意义! [NextPage]
14.(2012•绵阳)(1)如图1,是教科书自制温度计的演示实验,实验装置是在小瓶里装一些带颜色的水.给小瓶配一个像皮塞,橡皮塞上先插进一根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实验操作中,要先后将小瓶放入 热水 和 冷水 中,并注意观察 水柱的位置 .
(2)如图2,是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装置.
①如果让导线不动,用以下方法改变磁体:A.改变磁体的磁极;B.换用不同强度的磁体;C.让磁体上下移动;D.让磁体左右移动;E.让磁体前后移动.你在学习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D (选题字母序号).
②如果让磁体不动,用以下方法移动导线ab:A.让ab上下平行移动,B.让ab水平前后移动,C.让ab水平左右移动,D.让ab在竖直面内转动;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做这些探究时,观察到电流表指针会摆动的是 C (选题字母序号).
③实验现象中,使电流表指针发生摆动的共同点是: 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 .电流表指针发生了摆动,说明电路中产生了 感应电流 .
(3)在探究“斜面的倾斜程度对斜面机械效率的影响”时,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三种不同的猜想:A.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大;B.斜面越倾斜斜面机械效率越小;C.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无关.他们用如图3所示的探究装置,在不同的倾斜程度下做了三次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每次实验时,斜面的光滑程度和沿斜面被拉的物体应该 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是指改变 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选填(斜面的长度、斜面的高度、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实验时应把物体沿着斜面往上缓慢拉动.
②在以下六个物理量中:被拉物体的重量G、弹簧秤的拉力F、斜面的长度L、斜面的高度H、物体在斜面上通过的距离s、物体上升的高度h,实验必须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G、F、s、h (只填所测物理量的符号);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的符号表示斜面的机械效率的计算式是η=   .
③如果猜想C是正确的,则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就应该 基本不变 (选填“逐渐增大”、“逐渐减小”、“基本不变”).如果在三次倾斜程度逐渐增大的实验中,由实验数据代入斜面机械效率的计算式得到的值逐渐增大,这说明实验前的猜想 A 是正确的.
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
专题:实验题。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吸管越细越容易读数.(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3)影响斜面机械效率的因素.
解答:解:(1)如果将瓶内装满水,当瓶周围温度变化 时,瓶内水的体积也会由于热胀冷缩而相应的发生变化,从而使得玻璃管内的水柱高度发生变化,其工作原理和液体温度计相同,因此可作为温度计使用.
(2)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告诉我们,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流,由此可知产生电流的条件之一是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来源:Zxxk.Com]
(3)斜面的机械效率跟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在斜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斜面机械效率越高;在斜面倾斜程度一定时,斜面越光滑,斜面机械效率越高.
故答案为:(1)热水;冷水;水柱的位置.(2)①D;②C;③闭合电路,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感应电流.(3)①相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②G、F、s、h; ;③基本不变;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如何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物理问题,是难度较大的题目. [NextPage]15.(2012•绵阳)(1)如图,是号称”绿色节能“的路面减速装置,当车辆驶过减速装置时,该装置会发电.这种高科技的“夜间交警”在帮助车辆减速的同时还能为交通指示起到供能作用.这些在斜坡上的减速装置是由一种与路面齐平的垫板构成,在垫板里面有一系列类似于感应嵌板的物体.当有车辆经过路面时,路面下活动的嵌齿会是嵌板上下浮动,从而像一个小型发电机一样产生电能.据估计,足够稳定的车流量将会使节能装置的发电功率达到10kW.
①该装置的原理是 电磁感应 ;它工作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关系是把机械能转化成 电能 .
②该装置在足够稳定的车流量的情况下,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是多少度?
③如果该装置在足够稳定的车流量的情况下,工作8小时所获得的机械能是1.44×109J,则该装置的发电效率是多少?
(2)2000年8月12日,被号称世界“吨位最大、武备最强”的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域参加军事演习时遇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对核潜艇的救援与打捞提出了许多方案.(海水密度近似取ρ=1.0×103kg/m3.g取10N/kg)
①救援方案之一,按海难救援国际惯例,让潜水员从海面潜到遇难核潜艇,打开紧急逃生舱盖.8月19日晚,挪威潜水员用时10分钟从海面下潜到深106米的核潜艇处,打开了紧急逃生舱盖.求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分钟?
②若舱盖面积S=0.5m2,则海水对舱盖的压力F约为多大?
③打捞方案之一,在潜艇周围缠满可充气的负载量大的浮力袋,用增大浮力的办法打捞.已知潜艇的质量m=1.4×107kg,若每只浮力袋充气后的体积V0=10m3,请估计需用这种浮力袋多少只:[提示:由于只是估算,所以粗略计算需用浮力袋的只数时,可以忽略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而近似认为是充气浮力袋所受的浮力来托起核潜艇的重力]
④试分析浮力袋充气后,核潜艇在水中的运动情况.
考点:电磁感应;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电功的计算。
专题:信息给予题。
分析:(1)①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工作过程中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②根据公式W=Pt计算出发电量的多少.
③根据公式η= ×100%求出该装置的发电效率.
(2)①根据公式v= 求出潜水员下潜的速度;
②先根据公式P=ρgh求出海面下106 m处的压强,再根据公式F=PS求出水对舱盖的压力.
③根据提示,可以知道F浮=G潜,然后求出浮力袋的总体积V总,再用总体积除以一个浮力袋的体积,得出浮力袋的个数.
④根据提示,忽略了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浮力袋充气后,所受的总浮力大于总重力,因此,核潜艇会加速上升.
解答:解:(1)①该装置是一个小型发电机,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故答案为:电磁感应;电能
②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W电=Pt=10kW×8h=80kWh=80度
答:工作8小时的发电量为80度
③W电=80kWh=80×3.6×106J=2.88×108J
该装置的发电效率η= ×100%= ×100%=20%
答:该装置的发电效率为20%.
(2)①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v= =10.6m/min
答:潜水员下潜时的平均速度为10.6m/min.
②海水对舱盖的压强P=ρgh=1×103kg/m3×10N/kg×106m=1.06×106Pa
海水对舱盖的压力F=PS=1.06×106Pa×0.5m2=5.3×105N
答:海水对舱盖的压力为5.3×105N.
③根据提示,可以知道F浮=G潜即:ρ水gV总=m潜g
所以,V总= =1.4×104m3浮力袋的个数n= =1.4×103只
答:需要浮力袋的个数位1.4×103只.
④根据提示,忽略了充气浮力袋的重力和核潜艇排开水的重力,所以浮力袋充气后,所受的总浮力大于总重力,因此,核潜艇会加速上升.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熟练运用公式进行相应的计算,本题涉及到的计算有:电能的计算、发电效率的计算、速度的计算、压强和压力的计算、浮力的有关计算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面,是中考的常见题型 .